虹桥商务区首开冷热电三联供
摘要 虹桥商务区区域集中供能一期工程昨天投入试运行。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,每年的节能效果相当于再造240公顷森林。
企业入驻虹桥商务区,无需自行安装空调、锅炉、冷却塔等能源设施。虹桥商务区区域集中供能一期工程昨天投入试运行。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区域冷热电三联供项目,每年的节能效果相当于再造240公顷森林。 暖通空调在线
嘉闵高架建虹路附近,有几幢屋顶上绿意盎然的建筑,它们便是虹桥商务区的“能源心脏”——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。这颗“能源心脏”将为全区造血,建成后为约1000万平方米的建筑集中供应冷能和热能。
深入大楼地下二层机房,各种管网林立密布,系统与大楼配电和空调系统连接,满足大楼用电和冷热负荷需求。试运行的一期工程包括两座能源中心,区内企业办公所需的能源都将从这里经过四通八达的管道送达,首期满足1.4平方公里建筑的空调冷热负荷和生活热水负荷。
这颗“能源心脏”如何运转呢?它在电、热联产的基础上,将部分热能回收后用于制冷,从而大大减少了电力消耗。项目建成后,商务区能源利用率可达80%以上,比传统功能高一倍以上。不仅如此,该系统将每年为商务区节省近3万吨标准煤,减排二氧化碳超8万吨,氮氧化物超200吨,相当于240公顷森林。
冷热电三联供概念
冷热电三联供[1],即CCHP(Combined Cooling, Heating and Power),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、微燃机或内燃机发电机等燃气发电设备运行,产生的电力供应用户的电力需求,系统发电后排出的余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(余热锅炉或者余热直燃机等)向用户供热、供冷。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,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。还可以提供并网电力作能源互补,整个系统的经济收益及效率均相应增加。
冷热电三联供是分布式能源的一种,具有节约能源、改善环境,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,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,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。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》第三十九条就明确指出 “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节能技术: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,热、电,冷联产技术,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”。 2004年9月,国家发改委颁布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有关问题的报告》,支持小型分布能源系统发展,促进我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。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、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编制了《“十一五”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》,名确提出“建设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;研究并完善有关天然气分布式热电联产的标准和政策”。
三联供系统能充分利用天然气的热能,综合用能效率可达90%以上。同时可降低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供热成本,把一部分成本摊到电费上,减轻运营成本负担,与常规系统相比超出的初投资费用靠节省运行费5年内便可收回。
由于三联供在能源转换效率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,使得其在世界各国的能源领域大都具有显著地位。
冷热电三联供组成
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以燃气为能源,通过对其产生的热水和高温废气的利用,以达到冷-热-电需求的一个能源供应系统,通常由发电机组、溴化锂制冷装置、热交换装置组成,三联供使得燃气的热能被充分利用,大大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功效。
工艺流程图
在线留言